发布时间:2025-07-05 08:33:18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10001000米 1000米1000米
米:國際單位製的長度單位,用米表示。是國際單位製中7個基本單位之一。起源於法國的米製計量製,米製采取當時認為最穩定不變的自然物——地球子午線長度作為標準來計量長度。1790年法國科學家鮑爾德、康道爾賽、拉普拉斯和孟奇等人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4 000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定義為1米。按這個標準製成的米是一根鉑棒,稱為存檔米原器。1875年法、德、美、俄等17個國家的代表在巴黎正式簽署該公約,公認米製為國際通用的計量製度,並成立國際計量局,製造出鉑銥合金原器,作為長度和質量的國際單位。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定將存檔米原器的複製品鉑銥合金米原器規定為米國際原器,簡稱米原器,作為長度的國際標準,存放於巴黎近郊色弗萊(Sevre)國際計量局。它的強度高,溫度和化學的穩定性均比較好,保證了較高的精確度。後來,隨著測量精度的提高,發現米原器與原來由於子午線長度定義的長度相差0.023%,於是便徑直以米原器為標準。當溫度為0 ℃米原器用規定方法支撐著時,其端部細線間的距離規定為一米。然而這樣就違背了原來以自然常數作為米標準的意圖,用實物基準代替了自然常數。而自然界中很多物體的物理性質都會發生變化,以子午線為基準定義的米標準也不例外。並且這樣規定的標準不易複製,或多或少要受到環境影響,測量精度不高,不能滿足計量學和精密測量的需要。20世紀50年代,隨著同位素光譜光源技術的發展,發現了寬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譜線,加上幹涉技術的成功,人們找到了以光波波長作為長度單位的自然標準。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對米的定義更改為:不存在引起波長改變的幹擾因素(如多普勒效應、壓力效應、斯塔克效應等)時,米的長度等於氪86原子的2p10與5d5能級之間躍遷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 650 763.73倍。米的定義更改後,國際米原器仍按原規定的條件保存在國際計量局。由於激光技術的發展,飽和吸收穩定的激光具有很高的頻率穩定度和複現性,同氪86的波長相比,它們的波長更易複現,精度也能進一步提高。因此在1973年和1979年兩次米定義谘詢委員會會議上,又先後推薦了4種穩定激光的波長值,同氪86的波長並列使用,具有同等的準確度。1973年以來人們精密地測量了從紅外波段直至可見光波段的各種譜線的頻率值。根據甲烷譜線的頻率和波長值真空中的光速值c=299 792 458米/秒,這個值非常精確,於是人們又決定把這個光速值取為定義值,而長度l(或波長)的定義由時間t(或頻率)通過公式l=ct(或c導出。1983年10月在第17屆國際計量大會上正式通過米的新定義:“米是1/299 792 458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米這一新定義的特點是把真空中的光速值作為一個固定不變的基本物理常數,而不再是一個可測量的量;長度標準通過時間標準導出,從而使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結合起來。米的定義的修改是使長度標準更精確和穩定。1000
1公裏=1000米
1裏=500米
1公裏=2裏裏,是過去中國用來量度路程的單位。裏中國古代的市製長度單位,一裏為150丈,合五百米。一公裏是1000米,一公裏等於2裏。“公裏”和“裏”是以前關於長度公製單位和長度市製單位的俗稱。“公裏”即“千米”,1公裏=2市裏(即2裏)。所以1公裏 = 2裏 = 1000米,1裏=500米。你好:
1公裏 = 2裏 = 1000米裏中國古代的市製長度單位,一裏為150丈,合五百米.一公裏是1000米,一公裏等於2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欢迎分享转载→ fi45w.g2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