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農香港演講突然大讚中國 美媒:一路反轉累不|特朗普|貿易戰|華盛頓_新浪新聞 ...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要對穿日軍服在抗戰遺址拍照男子提起訴訟
春節期間,先是兩名男子穿著仿製日本軍服在南京紫金山的抗戰碉堡前擺造型拍照,後是一男子在微信群中發布 “ 南京殺三十萬太少 “ 等言論,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人們的憤怒和譴責,這種情緒在南京這座曾經遭遇血腥屠殺的城市尤為強烈。
連日來,南京各界人士義憤填膺,在憤怒譴責這種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錯誤行徑的同時,對肇事者僅僅給予行政拘留十五天和五天的處罰感到疑惑和不解,” 太輕了,拘留十幾天不足以教育好這些人。”
2 月 24 日,一些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及遇難者遺屬表示,要對穿著日本軍服在南京拍照的兩名男子提起訴訟。
目前,“維護南京大屠殺曆史真相律師大聯盟”正研究啟動公益訴訟,讓兩個媚日青年給社會公眾一個交代,同時也呼籲推進相關立法,杜絕此類行為再次發生。
他們怒了
陳德壽(87 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15 天處罰隻是抓抓癢,根本達不到教育目的 ”
87 歲的陳德壽老人家住南京鼓樓區察哈爾路。談到兩名男子在南京紫金山抗戰遺址前拍日本軍服照的行為,他直言 “ 心裏很不舒服 ”。
日軍侵占南京時,陳德壽 6 歲,住在三山街。當時他家中共有 8 口人,他姑媽帶著小表弟、 小表妹與他們住在一起,他母親懷孕快生了。” 鬼子進城那天,一個日本兵拿著一支長槍來到我家。” 陳德壽說,當時姑媽抱著兩歲的小表妹,牽著 4 歲的小表弟。鬼子見了就要拖她,她死活不從。日本鬼子惱羞成怒,在槍上裝上刺刀,對她連續刺了 6 刀。姑媽去世時年僅 27 歲。
“ 我父親陳懷仁當時 30 多歲,被日本鬼子抓走了。” 陳德壽告訴記者,後來街坊告訴他祖父,說他父親被日本鬼子殺了。講到此處,老人的悲憤溢於言表。他認為,國家需要加強對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正確曆史觀教育。
陳德壽老人覺得有必要對拍日本軍服照的行為給予更為嚴厲的懲戒。” 行政拘留 15 天,有點過輕了。15 天處罰隻是抓抓癢,根本達不到教育目的。”
他表示願意參與對兩個肇事者的訴訟,” 我一家人遭迫害,我的仇恨還在心裏,因此需要(通過一些方式)對他們進行教育。不但教育他們,也要教育有這種思想的年輕人。”
王義隆(95 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 既然做了,就要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 ”
家住南京龍蟠中路的 95 歲老人王義隆是從報紙上得知兩個年輕人的醜態的。見過日本鬼子的他,對這一傷害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感情的照片自然氣憤難當,” 你們是成年人了,難道不曉得這個事情不能做嗎?你們這樣做簡直就是犯罪。”
日軍入侵南京前,王義隆父母經營著一個燒餅鋪。從 1937 年 8 月開始, 日軍的飛機開始對南京城進行轟炸。王義隆的外公就是被日本人燒死的。饑寒交迫的王義隆為買點口糧頭上還挨了一刀。王義隆老人摘掉帽子,向現代快報記者展示了這塊永不消失的苦難傷疤。” 糧食不夠了,我就出去買口糧。日本人在莫愁路賣米,我就排隊買米。那時候人多,秩序稍微有一點亂,日本人以為我們中國人要搶米,就在人群中揮刀亂砍,我頭上就挨了一刀。” 當時傷口血流不止,王義隆說,頭上的這塊傷疤是他心中永遠的傷痛。
王義隆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拍日本軍服照這類醜態行為,還是因為教育的缺失,” 家庭、學校都有責任。這些年輕人沒有意識到這事情是一個醜事,沒有體會到曆史的沉痛。”
和陳德壽一樣,王義隆也認為 15 天的行政拘留處罰太輕了,” 應該要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育。” 他表示願意參與對這二人的起訴,” 既然做了,就要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這樣,其他想效仿的人就不敢亂來了。”
馬庭寶(83 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 看到照片嚇一跳,應該起訴他們 ”
“ 我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屬,也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83 歲的老人馬庭寶回憶說,1937 年 12 月,他的父親馬玉良、姑父楊守林、舅舅溫誌學都在安全區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關江邊用機槍屠殺後澆上汽油毀屍滅跡了,親人們甚至都沒有留下屍骨。“ 我那時候兩歲,是媽媽保護了我。”
因為這段曆史記憶深刻,所以,馬庭寶看到兩名男子穿著日軍服裝在碉堡前拍照的時候 “ 嚇一跳 ”,“ 他們手裏有槍,讓我嚇一跳。”
對於他們的行為,馬庭寶認為要嚴懲,該判刑判刑,“應該起訴他們。”
步步推進
1、 律師:個人訴訟難度不小
對於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以及遇難者遺屬要對媚日青年提起訴訟的意願,江蘇荊瀾德律師事務所倪瑞春律師表示非常理解,“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如果他們有這方麵的需要,我會竭盡全力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
從情感上來說,短短 15 天的行政拘留處罰,確實難以撫平他們對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遇難者遺屬、抗戰老兵等造成的心靈上的傷害。
不過,倪瑞春也從法律層麵分析認為,如果以個人名義提起訴訟操作性不強。
“ 畢竟沒有物質損害,所以以個人名義提起訴訟,法院不受理的可能性較大。”
倪瑞春說,而且就精神損害層麵來說,媚日青年的行為也沒有特定指向性地傷害某個人或者群體,以個人提起訴訟,效果可能不會太好。
2、南京民間抗館: 願牽頭發起公益訴訟
那有沒有更好的渠道?對此,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以下簡稱 “ 民間抗館 ”)館長吳先斌表示,媚日青年的行為已深深傷害中國人民的民族情感,短短 15 天的拘留無法交代,他在考慮是否提起公益訴訟。
吳先斌表示,他願意由民間抗館作為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提起訴訟,讓兩個媚日青年給南京一個交代,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我希望通過我們的行動,讓全社會來關注這件事,給媚日青年一個警示,也期待能推動相關立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3、 律師聯盟: 公益訴訟“更順理成章”
得知吳先斌的想法後,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理事長、江蘇法德永衡律師事務所主任談臻表示,由南京市律師協會和法律援助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的 “ 維護南京大屠殺曆史真相律師大聯盟 ”(以下簡稱 “ 維真大聯盟 “)已著手研究,準備尋找相關適格主體對兩媚日青年提起公益訴訟。
藺瑸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幾天南京的律師們也從法律層麵對此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目前尷尬的是,對於此類行為,我國在刑法上沒有相關規定,所以公安機關也隻能以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行政處罰。”
4、法律界:公益訴訟也是推動立法
目前,維真大聯盟的律師正和相關司法機關積極溝通,對如何啟動這一公益訴訟進行研究。“ 因為此類公益訴訟沒有先例,選擇適格的提起訴訟主體、用怎樣的訴訟請求、如何主張權利,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南京市人大代表、維真大聯盟成員、江蘇三法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偉說。
“ 正如吳館長所說,我們發起公益訴訟,也是為了推動立法,讓這種媚日行為入刑。” 談臻說,媚日青年的行為是對這座城市的挑戰。“南京完全可以運用地方立法權,研究出台南京關於這方麵的地方性法律法規。”
專家觀點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
國外有先例 建議以法律形式劃出底線
“超越做人的底線,應當嚴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在朋友圈轉發警方發布的情況通報時,這樣表達了他的憤怒。他說,豈能把民族的傷痕拿來當玩笑開!
2月24日,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張建軍說,國內暫時沒有專門的相關法律。“像德國就有專門的違憲組織標誌罪,如果存在類似行為是觸犯刑法的,最高或麵臨三年的刑罰。”“從行政處罰到刑事犯罪,性質就發生變化了,對於國內來說推進立法入刑,首先需要專業立法機構研究,從法律層麵上進行完善。”張建軍建議,對反人類、宣揚日本軍國主義、德國納粹等的言論和行為,應該以法律的形式劃出底線,因為這類言論和行為羞辱國民,極大傷害了國人的愛國情感。
此次事件的發生,也讓張建軍感觸很多。“我們要特別警惕一些日本動漫等亞文化的影響,這些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影響特別大。”他說,如今很多青少年癡迷動漫、遊戲等,希望搞COSPLAY等活動,但COSPLAY也要有底線。他提到此次事件當事人之一唐某還有類似的“前科”,曾在2015年成都某動漫展上穿仿製日本軍服大鬧現場。
“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必須入腦入心。”張建軍建議,在對青少年的教育當中,要增加唯物史觀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曆史觀、價值觀的形成非常重要。
他說,國家要對文化類、曆史類的紀念館、博物館以大力支持,與教育部門聯手對青少年開展曆史教育。
張建軍還提到,現在很多文藝作品、影視作品等戲說的現場很多,對於嚴肅曆史題材,必須遵循曆史事實,而不能用戲說、戲謔的表達方式。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
建議立法“禁止銷售仿日軍服等物品”
“從國家層麵上推進立法,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設立專門的《反法西斯言論和行為法》。” 2月24日下午,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國家層麵立法推進可能需要一定的過程,但南京作為曾經經曆過大屠殺的城市,可以首先進行立法,用法律的形式來反對任何人的法西斯言論與行為。
據悉,像是此次事件當事人都是一個小圈子的愛好者,仿製日本軍服等也都是在網上購買的。在吳先斌看來,可以通過立法來禁止這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他說,現在由於國內相關法律的缺失,這類物品是可以自由銷售的。
“我們要警惕這些涉及民族情感的言論和行為,要尊重曆史,防止法西斯言論通過各種形式重新泛濫成災,謹防產生法西斯主義的土壤,所以必須立法先行。”
吳先斌說,對發布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言論,以及出現法西斯相關言論、行為的,當事人必須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經盛鴻:
此類事情不斷發生是因為立法的缺失
“真的很不可思議!”“感到特別震驚!”對於兩名男子身穿仿製二戰日本軍服在紫金山抗戰碉堡前拍照一事,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經盛鴻表示憤慨。
經盛鴻認為,之所以不斷出現有辱國家尊嚴和民族感情的事件發生,是因為立法的缺失。”精日分子的這種行為,有辱國家尊嚴和民族感情。我們應該學習德國,對這種行為進行法律約束,要通過立法規定抗戰遺跡不允許褻瀆。”經盛鴻認為,隻有通過法律,才能讓這種行為得到禁止。
同時,經盛鴻說,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呼籲公眾多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看看曆史的真相,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鄒建平:
應積極推動國家在這方麵的立法
對於兩名男子身穿仿製二戰日本軍服在紫金山抗戰碉堡前拍照一事,江蘇省政府參事、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鄒建平也表示反感和很憤怒。他說,“我也同意很多網友的觀點,應該積極推動國家在這方麵的立法。”
此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鄒建平曾連續多年呼籲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4年2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來源:“現代快報”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張義淩
"